&esp;&esp;洛贵妃没见过易将军,但听过陇西军的威名,不禁好奇追问:“这易侯爷家里,可还有其他人?”
&esp;&esp;曹宇点点头:“易家子嗣不多,如今武安侯府里只有已故大将军的遗孀与一位养女,旁支好像都在留在陇西。”
&esp;&esp;武帝思忖片刻,忽而眸光一亮:“传武安侯来,朕要见见他。”
&esp;&esp;
&esp;&esp;天子一句话,太监跑断腿。
&esp;&esp;易知舟在成华宫外头等了两个时辰,也没见到九公主。
&esp;&esp;忽闻陛下宣他,只好先来长乐宫觐见。
&esp;&esp;武帝见到易知舟第一眼,心底便止不住惊叹。
&esp;&esp;眼前男子明光亮甲,英姿勃勃,眉宇之间却蕴含一股文雅之气;五官端秀,兼具了武将的英气与文臣的儒雅,难得,实在是难得!
&esp;&esp;武帝和蔼一笑:“去岁未能与你相见,今日得见,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!”
&esp;&esp;易知舟颔首行礼:“陛下过奖,微臣愧不敢当。”
&esp;&esp;洛贵妃端坐一旁,小心翼翼打量着眼前的易小侯爷,心底里却乐开了花:果然是个俊朗的后生,言谈有礼有节,姿容仪态端肃清朗,合宫上下,确实找不出比他还英俊的男子了。
&esp;&esp;武帝继续问:“你父亲当年在陇西的那些旧部,如今可好?”
&esp;&esp;易知舟恭敬作答:“多谢陛下关怀,陇西旧部中仍有一半人在军中效力,其余人等得了朝廷抚恤,都已安居乐业。”
&esp;&esp;武帝闻言欣慰的点点头:“那你家中一切都好吗?”
&esp;&esp;易知舟如实禀告:“家母身体康健,膝下收养了一位妹妹,母女做伴,聊以慰藉。”
&esp;&esp;武帝颔首,眸光定定的望着易知舟,易小侯爷的外貌自然无可挑剔,只是,性情看起来似乎冷淡了些······
&esp;&esp;不等陛下开口,洛贵妃已然言笑晏晏地发问:“武安侯年轻有为,既承袭了爵位,怎得还没有家眷?”
&esp;&esp;易知舟转而面向贵妃娘娘,从容回应:“当年承蒙陛下宽宥,家父亡故,微臣十四岁就承袭了爵位,只是微臣不孝,常年在陇西与母亲分隔较远,婚事也因此耽误了。”
&esp;&esp;若非被调回皇城当差,如今的易知舟恐怕还在杏城以西的军马场策马奔驰呢。
&esp;&esp;武帝与贵妃对视一眼:“当年易将军去的突然,遗孀幼子,虽不符合承袭爵位的资格,但朕念将军战功赫赫,所以破例令他袭爵。此事,在朝中也仅有一例。”
&esp;&esp;洛贵妃这才明白其中缘由,看向易知舟的目光中,不禁露出几分慈爱与怜惜。
&esp;&esp;武帝本就是宣他来闲话家常,几人品着春茶,回忆了陇西的旧人旧物,约莫半个时辰,便圆满结束了今日的会面。
&esp;&esp;曹公公亲自引着易小侯爷出了长乐宫。
&esp;&esp;二人顺着宫道往南走,直到宣和门外。
&esp;&esp;易知舟躬身谢过曹公公,在曹宇殷切的瞩目中转身离去。
&esp;&esp;此时已过了戌时,几处宫门就快落钥了,若是再赶去成华宫回话,只怕今夜就来不及出宫了。
&esp;&esp;思及此,易知舟阔步向着宫门走去。
&esp;&esp;
&esp;&esp;月华琼琼,清晖倒映在碧蓝的水面上,武安侯府庭院幽深,静谧安宁。
&esp;&esp;易夫人守寡十余载,虔诚向佛,家中专门修了一座小小的佛堂,她每日早晚诵经,四季不缀。
&esp;&esp;小花厅内独坐一位妙龄少女,乌发杏眼,机灵可爱。
&esp;&esp;“兄长,你终于回来了!”见易知舟归家,她如同一只林间小鸟欢欣地迎上去。
&esp;&esp;易知舟将手中马鞭递给管家,宠溺的抚了抚妹妹的发髻:“等急了吧?”
&esp;&esp;小姑娘是陇西旧部的遗孤,当年易夫人守寡后便好心收养了她,取名柔嘉,再有些日子也要及笄了。
&esp;&esp;“不急,不急。”
&esp;&esp;她指了指小佛堂的方向:“母亲还在诵经,想必快结束了。”
&esp;&esp;易知舟点点头,他先回房卸下明甲,换了身寻常家居的棠苎襕衫,整个人褪去英武之气,显得十分儒雅。
&esp;&esp;
好版主